論語第四章《里仁篇》讀后感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gutajiao.com/content/24-822436.html
文/范滋財
《里仁篇》是《論語》的第四章 ,是論語核心思想"仁"的重點闡述 ,在《論語》中占據著重要位置 。其闡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范圍 ,如何去做一個有仁德的人 ,君子與小人之別 ,都是圍繞"仁"這一是非辨別標準進行的 。
開篇 ,孔子便提到 , "里仁為美 。擇不處仁 ,焉得知 ?"孔子說:"住的地方 ,要有仁德這才好 。選擇住處 ,沒有仁德 ,怎么能是聰明呢 ?"里 ,為動詞 ,居住也 。仁 ,并非只能存在大道理中 ,也是存在生活瑣事之中的 。居住的地方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,居住地人們的修養 ,都可以上升為仁 。人與人之間形成社會 ,社會之風氣來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,這便是仁最本初意思 。因而 ,要提升到仁的地位 ,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 。這讓我想起了 ,我學院所組織的學風建設月活動 ,創造優良的學風 ,首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。
子曰:"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,不可以長處樂 ,仁者安仁 ,知者利仁 。"孔子說:"沒有仁德的人是不能長期安于貧困的 ,也不能長期處在安樂之中 。有仁德的人安心在生活中 ,處處講究實行仁德之道 ,聰明的人知道實行仁道對己對人對社會都有好處 。"沒有仁德修養的人 ,在逆境中只會失意忘形 ,在順境中得意忘形 。而有仁德修養的人則會安貧樂道 ,富貴不淫 。真正的智慧 ,修養達到"仁"的境界 ,無論處于貧富之際 ,得意失意之間 ,都會樂天知命 ,安之若素 。此種仁的修養 ,是要成為堅持不懈的信念才可達成 。
子曰:"君子懷德 ,小人懷土 ;君子懷刑 ,小人懷惠 。"孔子說:"君子關心道德 ,小人關心田地 ;君子關心刑律法制 ,小人貪圖財利實惠 。"君子是對于違背道德事情堅決反對 ,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,而小人對于物質利益可以不擇手段 ,不考慮法律的制裁 。這也可以聯系到個人修養 ,對于眼界的問題 ,也是對自制力的一種沉淀 。很多人犯罪 ,并非不擔心法律懲罰的后果 ,而是被利益所蒙蔽雙眼 ,看不到 。其實小事也是如此 ,學生雖然知道曠課 ,無節制的玩游戲不利于身心 ,但是無法自拔于眼前的快樂 ,也只能接受自身前途的坎坷 。我們作為思政工作者 ,應該盡自我所能去提升自我眼界 ,完善自我 ,提升學生眼界 ,教書育人 。
"仁" ,說起來很容易 ,但是實施起來任重而道遠 。
在現實生活中 ,我們都明白 ,外在環境對人各方面的影響極大 ,直接影響到人的整體素質 、人生觀 、價值觀 、生活品位 、處世方式等等 。舉個簡單的例子:出身時代官宦家庭的子弟 ,一般都是經綸滿腹 ,溫文儒雅 ,言行舉止之間與寒素出身的人雖不敢說有霄壤之別 ,用涇渭分明來形容應該不為太過 。因為自小就接受某種環境的浸潤熏陶 ,不自覺間已經將其融為自身的一部分 。就像整日與博雅的大家為伍 、與高手過招一樣 ,自己的水平在不經意中就有了長進 。處芝蘭之室 ,久而不聞其香 。
說明:本站圖片源于互聯網公開資料,僅供讀者欣賞和參考,如有問題請聯系站長刪除。如需純文本版請下載論語第四章《里仁篇》讀后感。如發現錯誤,請猛踩文章,我們會及時改正。獲取更多相似文章,您可以全網搜索論語 讀后感 第四章。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gutajiao.com/content/24-822436.html
創建時間:2020-04-11 16:01:18
更新時間:2021-03-21 00:48:26
文章專題:讀后感作文大全
文章來源:網友投稿
投稿作者:穆桂澤